最近朋友萌起了想換髮型設計師的想法。
從2012年開始,他就找這位設計師理髮。中間只有2-3年我因在外地工作比較少去,其餘幾乎都是定時報到。雖然她們是連鎖理髮店,但他實在不敢儲值太多金額,每次都以5-6000左右儲值,低於1000就再加錢這樣。
通常儲值都會有200-400不等的回饋金。不過最近兩次儲值都沒有回饋,第一次他主動問,是因為剛好那個月沒活動,第二次儲值了10000元但還是沒回饋,他就沒問了。
好端端的當然他也不是因為沒回饋就想換,而是既然聊到這議題,我就聯想起業務的本質是什麼。
理髮,應該也是一種服務業,雖然朋友只有每月報到一次,大約千元左右的花費,不過已經超過十年的光顧,應該算老客戶了吧?最早會選這位理髮師,主要是他當時找不到喜歡的髮型,便在家附近每次都換間,看看有沒有設計師在沒有表態的情況下,剪出他可以接受的髮型。
當時每一間都是兩邊削短,中間塑長;只有她特別地:削一邊,剪個小油頭這樣。
朋友挺滿意的。因為他的頭髮很軟,原本的造型容易塌,換成小油頭就不怕塌了。
剛開始還有幾度燙捲,但他實在駕御不了捲髮。出髮廊都很好看,回家自己處理就變成鳥窩,於是只有回頭再弄成小油頭這樣。所以就維持這樣的髮型至今。
然而,一位客戶是為什麼想換設計師呢?
有幾個因素:
- 平時沒有互動的關係度:我不太清楚設計師會不會或應不應該定時跟顧客聯絡,但每次收到的簡訊都是固定的罐頭圖片,例如儲值多少送多少,護髮有什麼套餐。此外就都沒有了。角色換成我,對我來說,是不需要跟我噓寒問暖,而是,我想的是服務該不該偶爾有非罐頭簡訊的傳送?
也就是說,用一些文字來取代,而不是只有冷冰冰的圖片。如果只是傳傳圖片,會引起客戶的什麼消費興趣嗎?或是有什麼拉近距離的效果嗎?我想,就跟銀行/保險的行銷相差不多吧?
- 價格調整未主動告知:物價上漲了,理髮漲價也是正常,但朋友都不知道漲價了。顧客去消費時應該要直接告知漲價,而不是顧客在儲值表上簽名時才發現漲價。我想也許設計師傳給朋友的之前的某一張圖片有告知,但顧客會很認真看罐頭圖片嗎?我想應該不會。
起碼在漲價消費的當下,要再跟客戶說一下。這會是比較好的作法。你漲價了,別人也會漲價,不會因為漲價了就去別的地方消費。
- 客戶利益未最大:這比較見人見智。如果你是業務,客戶上門了,這個月向你購買商品沒有折扣,但下個月就會有折扣,如果客戶不是很急著需要,而且一定會買的前提下,你會請客戶下個月再買,還是直接完成交易?如果是我,我會跟客戶說下個月有活動,滿千有優惠或送什麼贈品,要不要考慮下個月來?金額無論大不大,對客戶來說就是一種奇檬子,如果客戶不在乎,就會說不需要,當下完成交易無妨。
也就是說,要不要享有折扣的權力你交給客戶,客戶會感受到尊重。當然,如果不知道下個月會有活動就無妨,但這可以事後補救,例如:我剛得知下個月會有活動,您是否還有需要再加購?這樣一樣是一個行銷的行為,而且不會讓客戶被行銷的感受。
主動出擊,又可以多一次互動。何樂而不為?
當然,以朋友一位普通男子的消費金額,跟女性客戶來說一定相差很多。而他中間也有介紹朋友去消費。只是有的朋友住太遠,其他人又覺得技術尚可,但無驚艷的地方,所以,最終還是只有朋友去。
雖然朋友只是閒聊,應該不會直接都不再去消費,但可能會開始去嘗試別的理髮店消費。
不過這讓我也學到了一件事,無論客戶大或小,能否有盡量全方位的用心(不一定要十分用力),才是取得最多客戶滿意數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