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國公布6月生產者物價,年增率衰退3.6%,幅度是2023年7月以來最高,甚至比5月的衰退3.3%更高。

在美國關稅的壓力之下,生產者居然沒有感受到任何物價壓力,而且還是連續33個月下跌,這太不科學了。

難不成是全球包含美國的下游廠商,不只願意吸收關稅,還掏錢補貼中國廠商嗎?

當然不是。

中國也公布了6月的消費者物價,終於「看似」走出通縮,年增達到0.1%,結束連續4個月的下滑。前一個月,5月,還是年減0.1%呢!

起碼消費有底氣撐住………嗎?

當然不是。

investing.com

這時要從月增率下手探討。

消費者物價的月增率,6月比5月的更低,原本預期物價0增長,結果卻是還衰退了0.1%。

理論上,十足通縮氣氛籠罩,內部壓力絕對很大。

此時中國應該要盡速推出寬鬆政策,不要進入通縮後才開始政策,這樣要花的「資金」跟「效果」會加倍。

一旦進入通縮後才要「持續」推行寬鬆,等於是把錢丟到水池,期待水能被填滿。

而這時,思考要跳躍到下一階,當中國股市受寬鬆政策而上漲的話,應該做的是什麼?

兩個字:筷桃。

當然這不是唱衰,不要誤會,不要懷疑中國一定是最後贏家。只是我們能力不足的人,不要像癩蛤蟆想去高攀高尚又形而上的尊貴天鵝中股。

5 1 vote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