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pang
Coupang的營收大概分兩塊,一個是電商銷售,一個是開發部門。重點開發部門主要有兩個事業體合成,一個是Coupang Eats也是Coupang play,前者雷同Uber Eats、後者就是Netflix 串流平台。
電商銷售目前大概占整體營收86%以上,是最主要的事業體,重點開發從最早占10%的營收慢慢上升到占將近14%。
如果以毛利率來看,
電商銷售部門:
2023年的電商銷售毛利率為26.63%,
2024整年度為30.36%
重點開發部門
2023年為-11.5%,
2024年為正的20 %
最新的Q2季報,
2024年
電商銷售毛利率30.3%,
重點開發部門為21.52%
2025年
電商銷售毛利率上升到32.59%,
重點開發部門則下降到14.37% 。
雖然毛利率看起來很亮眼,但是再扣掉管銷費用之後,其實最後淨利非常之低,例如管理銷售費用長年站總體收入28 %以上,而且還在持續上升當中。
回過頭來看2023年的淨利率還有5.58%,2024年整年度的淨利率只剩下0.22% ,在2025年第二季則是0.3%,並沒有上升很多。
而且2023年的淨利率有一大部分是來自於合併了一個精品電商Farfetch 所產生的遞延所得稅減免,否則淨利率也會降到2.4%。
由於Coupang不只沒有直接公布在台灣市場目前的會計帳目狀況,甚至在會後記者會電話會議上也沒有明確的回答記者的提問,只知道Coupang公布了,在台灣市場今年的第二季營收季增率54%,而Momo跟PC home今年的獲利,前者一個年減15 %、後者虧損擴大,皆受到了相當大的競爭壓力。
目前已知Coupang原本公布預測,在台灣的EBITDA預計虧損7.14億美元,在最新的財報當中虧損規模直接調高到9.29億美元,其中約有2.14億美元,是用在擴展配送物流網。
Coupang打的主意,其實就是亞馬遜加Uber Eats加Netflix綜合體,和營運收費方式也是以月費為主,在台灣大約是每個月$59台幣,在韓國的話從現在已知最新的消息是,會員費一次包套7890韓幣/月。
至於未來會不會成長也蠻讓人好奇。
在韓國本土的營收年增率成長17 %,用戶數成長10 %,達到2390萬人數,而韓國本身的人口大約是5200萬左右,也就是已經有將近46 %的人口都在使用,預計再增加的幅度會變得緩慢。
整個2024年,Coupang 在營運現金方面增加了19 億、自由現金流量則是8.4 億,要如何支撐2025年在台灣的虧損呢?
COUPANG其實沒有那麼堅不可摧,會變成蝦皮般的浴火重生,還是成為強國版的外賣大戰,最後卷入無效內耗呢?
如果一定要跟Coupang拼下去的話,以Momo有富邦的背後資金當動力,或許還是有機會。只是最終還是會受到重傷。
現在可以開始觀察這種—未來會成為教科書等級的新型競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