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美國公布的是八月消費者物價,雖然比前期七月高,但符合預期,勞者我九月可能也應該再高一點,或許接近3%,不過進入十月後就會下降,所以九月降息無傷大雅,至於10月底跟12月能不能再降,就是看10月物價是否下跌了。

九月的物價衝高的因素還是在房屋類,這個無解,而且可能在明年Q1再度上揚,所以,美國要著重的其它方面。
第二個上升的食品類有辦法降嗎?這個ㄧ樣難,除非再看到一些店家倒閉,不然光小費一次收20%,這個就夠飽了、更別說回家自己煮的成本也在上升。
剩下的就是油價。

油價目前處於一個較為尷尬的位置,起碼在今年可能無法斷言,但明年Q1就會有機會明朗。
油價上漲利多:
1. 俄羅斯拖延戰爭+
2. 印度不對美國妥協,堅持買俄羅斯油(機率略高於40%)
3. = 美國最後要釋出自己的產量,將使供給減少;
油價下跌利多:
1. 美國+歐洲經濟下滑?這幾乎是毀滅性因素,但暫時還沒有看到那麼大的可能性;
2. 印度可能接受妥協不買油(機率略低於60%),但俄羅斯不一定就會乖乖上談判桌;
3. 油國或美國產量上升,但目前看不到趨勢。
美國油產量下降,但取而代之的是天然氣,這算是精彩的一招,因為天然氣成本更低,且天然氣發電廠相較石油發電廠更快能建好;
中東產量並未明確上升,但石油價格也沒有明顯上升,這可能導向一個結論:美國或中國消費量正在減少。
細察之後發現美國石油消費還在高檔,雖有成長但成長率可忽略;
反而中國 / 巴西的使用量反而逆勢下滑,今年以來全球的石油需求成長總共下調了每天35桶(就是代表每天會減少千分之四的使用量)
而且中國、巴西、印度跟埃及六月與七月的消費量也都比前一個月下修,目前來看今年的需求量還是比2019年全年每天低了18萬桶。
結論:
新興國家用油量若持續下滑,則明年可能看到油價更低,聯準會降息則更有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