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作者: Christina Hillsberg, Ryan Hillsberg
- 譯者: 葉中仁
- 遠流於2021/09/29出版
電子書購書連結:CIA探員教你培養高應變力的孩子 電子書,作者 克莉絲緹娜.希爾斯伯格、萊恩.希爾斯伯格 – EPUB | Rakuten Kobo 台灣
這本書的確比較特別,並不是真正的親子教養專家所寫出來的書,而是利用曾經在CIA工作,再配合自己生活中與孩子們相處的各種情事,來表達他們的教養方式。作者是夫妻,也都是前CIA探員,先生獨自帶三個小孩,所以對於教養上面比較有自己的想法,而他的想法與做法,也是屬於比較正面的表態。而母親則在嫁入後又再生了兩個,所以角色有繼母、親生母親與妻子三種交錯。所以本書談到比較多的是作為一個前CIA探員母親的心路歷程。
書中由於講了比較多的例子跟作為母親的內心自我對話,相信會比其它理論較多的教養書來得好讀。
以下我大致統整成七點,順序與內文不一定照書排序,部份文字與例子亦引述自書中。
改變小孩選擇不妨使用植入潛意識
這方式真的很CIA,哈。書中的例子是,如果想讓小孩吃起司蛋糕,直接問,他一定挑別的,所以要讓他渴望,把這個念頭放入他大腦中。例如先問他想吃什麼,小孩可能說:巧克力,然後再說巧克力上面都會放上什麼?糖霜好像很多,也許還有別種選擇,例如蘋果派、或起司蛋糕。起司蛋糕加一杯冰牛奶,最讚了!這樣就能植入了。
在一般的教養書籍中也會談到類似的方式,只是不叫植入潛意識這麼嚴肅與負面;這比較偏向潛移默化。舉個例子如何讓小孩吃餅乾時不會掉屑屑在桌上?
我舉個例子來說,一般人的說法是:「小心吃,不要掉屑屑」;而正向教養會說:「把盤子拿近一點,讓屑屑掉進盤子裡。」這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前者是反面表述,後者這種方式聽到的人會比較容易被植入「怎麼做」,但是是正面表述再加了方法。正向效果比較強,對他們未來的思考較有正面的幫助。
其它還有
- 幫孩子準備面對人生
- 陪孩子們角色扮演:多練習不同情境,但要留意空間肢體上的安全;
- 讓他們在實際運用;
- 教導篩選資訊原則;
- 資訊辨識與歸納各種角度的觀點
書中的例子提到小孩想要下載某個App,如果只是用這個App同學也有或這個App很新潮很酷,並無法說服父母(他人),所以要針對以下幾點回答:
- 真正想要的功能是什麼?
- 為何想要?
- 得到後要怎麼使用它?
- 在使用後,對平常的生活習慣會有什麼影響?
下列我自己加:
- 若沒達成需要,有什麼補救方式?或
- 影響到生活時,如何解決?
書中提到成長過程中,與其擔心資訊帶來負面效應,不如幫助他們了解有哪些好處、如何安全使用科技工具。書中另有一例是不要在網路上暴露過多私人資訊與講出自己後悔的話。這個議題其實大人也需要去學,有點類似與其講不得體的話被他人放大檢視或記一輩子,不如沉默是金。
父母自己也有課題
- 了解孩子的人生並非父母可以完全掌控與按計劃進行;
- 懂得跟另一半或孩子說對不起;
- 判斷該和孩子分享什麼、分享多少?
- 分享秘密可以加化與孩子之間的信賴:
- 過度追求完美會導致反效果;
- 接受不完美可以降低失誤風險:我們大人在訓練中犯錯來提醒自己不再犯,小孩亦是需要透過學會、小孩的自主思想亦會有不同發展,我們無法完全塑型,需要改變這種心態讓他們適性發展。
- 很多時候正確答案並不存在,模糊空間(uncertainty and ambiguity)亦是構成世界的一部份;夠好就好。
- 成為父母,是治療完美主義的良藥
- 並非不期待孩子有傑出表現,而是自己建立一個均衡模式
書中的文字簡單易讀,不會花費太久時間,KOBO顯示我讀了一小時即讀完;書中的例子我就不多寫了,僅羅列作者的重點,相信讀完之後父母(或母親)會更有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