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還沒爆炸的時代人們就傾向做預測,例如天氣、福禍、夢境;在資訊爆炸的現代,我們更是被各種預測所包圍,從股市走勢到選舉結果,預測不只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別在投資上更昇華成「預測他人的預測」。
面對繁複的資訊,我們起碼出現兩個課題,一,該如何分辨預測的真偽、二,提升自身的預測能力呢?這本由 Nate Silver 所著的《精準預測》為我們揭開了預測的神秘面紗,書中也深入淺出地探討預測的本質、挑戰與方法。
預測並非易事,它不只是簡單的技術問題,更多時候是人性與心理的交鋒。
Nate Silver認為人們最常出現的誤區是不願相信與自身認知相悖的預測結果;這種主觀偏見影響了人們對預測的判斷,例如書中以美國政府在珍珠港事件前的情報誤判: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前十天以上,美軍破解了日本的電報,向夏威夷駐軍司令報告日本可能偷襲的事宜,但當時太平洋司令赫斯本德認為機率極低、
偷襲前五日美軍發現日本通訊中提到珍珠港上空有間諜氣球、
偷襲前三日,在夏威九的日本大使館開始銷毀機密文件。
密集地傳出不尋常的訊號,但當時夏威夷司令也不認為會有問題,結果12月8日日本就發動攻擊,美軍遭受重大傷亡。這個例子恰好可以說明,即使掌握大量資訊,若受限於固有思維,仍可能導致嚴重的預測失誤。
我們身處資訊超載的時代,更需要學習如何有效地獲取和篩選資訊。作者特別以「狐狸」和「刺蝟」兩種思維模式為例,說明「狐狸」式的思考方式更能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
所謂狐狸型的人,是指不拘泥於單一觀點,會整合多方資訊並不斷修正自身的預測à這也正是提升預測能力的關鍵;而刺蝟型的人比較是一般傳統的思考模式,在既定且重複發生的事件當中,用最簡單的思考與應對模式,來塑立與解釋此事件的核心觀點。
我個人認為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都是從狐狸型的全方位思考開始,當生活模式有固定取向,例如開始知道什麼動植物不能吃、什麼天象出現就要遷移到高山等等;這種從無知的畏懼轉成平常稀鬆的生活雜事,固化為刺猬型思考模式可以加快處理的速度,甚至還可以減少大腦耗能,對於保存食物不便的時代特別重要。
只是,雖然現在的社會已不需面對生存僅在一瞬間的壓力,在可能是黑天鵝的重大事件若沒有對沖的能力,也是十分危險,狐狸型的思考模式在此會是最佳解。
只是資訊洪流中如何找到有價值的訊號,做出更精準的預測呢?
《精準預測》這本書提供了三個重要原則:用機率思考、今日預測是餘生第一個預測、尋求共識。作者強調,我們應時刻保持開放的心態,不斷學習和調整,才能在變幻莫測的世界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其實此書不只是一本探討預測的書籍,更比較像是一本引人深思的著作。它提醒我們,預測並非一蹴可幾,而是一個持續學習和精進的過程。得先正視預測的複雜性,並不斷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才能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中掌握先機。
是本好讀的書,希望這篇不成熟的心得仍然可以引發讀者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