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政府負債攀高引起話題,某些民選官員號稱自己很會還債、很有財政紀律,進而抨擊中央政府負債問題;而有些新聞也隨之起舞說:「我國2019年底負債總額53458億,2023年底約58488億,在四年內上升幅度將近10%;且人均負債從2019年的22.7萬上升到2023年底的25萬,堪稱債留子孫。」

這言論暗示執政黨施政無能,令人擔憂,但事實的確如此嗎?此話最少有四大誤區。

資料來源:財政部國庫署;阿右製表

第一, 時序有誤:
蔡總統2016年上任至2019年底止之債務從5兆4469億下降至5兆3458億,下降超過1000億元。
光只談2020年疫情元年開始至2023年為止的債務攀升,卻不談蔡總統第一任期的下降,可算得上「刻意」誤導。

第二, 幅度有誤:
西元2008年至2015年底為止,國債從3兆7781億上升到5兆4469億,八年幅度達到44.17%;蔡總統兩任期之負債從5兆4469億上升到5兆8488,整整八年幅度僅增加7.38%,蔡總統堪稱狂勝。

雖然08年面臨金融海嘯無可厚非,但扣除08-09年,僅計算2010年至2015年底為止的國債上升幅度也達到15.56%(從4兆7135億上升到5兆4469億),此五年仍比蔡總統8年任期之幅度高達近一倍。

更何況筆者仍未扣除蔡總統任期2020年疫情之各種預算補貼,試問,誰才是財政比較有紀律呢?

第三, 負債心態有誤:
不需懂太多會計原理或資產負債表,筆者以台積電為例。2015年台積電整體負債為4, 849億元台幣,2023年第三季則上升到了2兆1117億元,上升幅度超過4倍。

試問,會有人覺得台積電財政失衡嗎?會覺得台積電債留股東嗎?

如果大家真的這麼怕負債,怎麼一堆人貸款買房子呢?應該鼓吹全體國人現金支付屋款才對啊。

其實一個國家越是發展,整體負債慢慢攀高不必然全為壞事,若能下降更是實屬罕見。政府的負債我們應該究其原因,探詢是因經濟失衡的系統性危機,抑或是社會福利、基礎建設等或移轉性支出才導致負債上升造成,若為如此根本無須擔心。

若是為了達成財政紀律,東挪西移各種基金來裝飾還債,實質則毫無建樹與重大建設,對市民如同使出化骨綿掌來造成慢性傷害。這種行為才是道貌岸然,不可取。

第三, 絕對與相對的比較偏誤

我們一定都考過試,在相同科目的相同範圍中,若第二次考試成績比第一次考試為差,那可能是題目更難了或自己表現不好。

我們以國內的兩任總統任期與比全球公認的宇宙最注重人權與民主自由的財政紀律強國中國國家政府債務對比:

一,2008-2015,其國家政府債務從780,821百萬美元上升到1,645,614百萬美元,幅度高達1倍;相較之下馬前總統任內的44%也算是不錯。

二,2016-2022,中國國家債務從1,729,320百萬美元上升到3,750,692百萬美元,上升幅度1.17倍;而蔡總統任內僅7.38%,表現絕對是極度優異!(以上中國數值來自於ceicdata)

無論以絕對數字或是相對比較,蔡總統任期內控制債務的績效在國際上大概算得上幾乎無人出其右了。

所以,讀者若只憑某些言論與新聞就緊張兮兮,認為國債高升國家要倒了、子孫未來生活堪慮、國家前景蒙灰,就是中了圈套。100%的謊言可以輕易辨認,但只有一半甚至更少的事實卻一定會帶來誤解。

    綜合以上,一句話以貫之:「比起十足的謊言,更可怕的是那些只說出一半的事實。」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